在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严岗村,有一位特别的村庄医师,他叫肖九林,身高仅90厘米。3岁那年,一场疾病无情地停止了他正常成长的脚步,也让他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溢荆棘却又无比温暖的路途。
肖九林从小就饱受病痛的摧残,他深知疾病给人带来的苦楚,也目击了同乡们因弹尽粮绝,治病要走上十几里乃至更远的山路,消耗很多时刻和精力。这份对病痛的切身体会和对同乡的怜惜,让年少的他萌生了一个坚决的信仰:成为一名医师,为同乡们免除病痛。
但是,学医的路途对他来说,充溢了很难来幻想的困难。由于身体残疾,他四处受阻,没有人信赖这个连正常行走都困难的孩子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。可肖九林没有被这些质疑和回绝打倒,他一遍又一遍地向乡卫生院的医师们表达自己的决计,总算,一位医师被他的坚持感动,给了他一个时机——用注射器从药瓶里抽药,看他是不是具有底子的操作能力。肖九林紧紧抓住注射器,聚精会神,终究一滴不漏地完成了使命,也为自己赢得了学医的入场券。
1984年,肖九林走进乡卫生院,开端了两年的学习生计,之后又到卫校进修三年。在这五年里,他付出了常人很难来幻想的尽力。高高的病床、两倍身高的输液架,都成了他学习路上的“绊脚石”。但他从不诉苦,而是想尽办法克服困难,踩着凳子给病床上的患者看诊,把输液架斜靠在板凳上挂上输液瓶再扶正……
1989年,肖九林总算考取了村庄医师资格证,如愿回到家园,成为了一名村庄医师。可他的从医之路才起步,更大的应战还在后边。
刚开端,乡民们对这个身高缺乏一米的医师充溢了置疑。“这么小的个子,能行吗?”“他走路都不稳,能看好病吗?”面临这些质疑,肖九林没有畏缩。他用实际行动验证自己,只需乡民有需求,不管是烈日炎炎仍是寒风刺骨,不管是白日仍是深夜,他都会第一时刻出诊。
有一次,村里的一个孩子突发高烧,情况危急。孩子的爸爸妈妈心急如焚,深夜敲响了肖九林的家门。肖九林二话不说,马上动身,预备出诊。可外面下着大雨,路途泥泞不堪,他底子没办法单独前往。就在这时,妻子黄淑珍站了出来,她坚决地对肖九林说:“我背你去!”所以,在乌黑的夜里,黄淑珍背着肖九林,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孩子家走去。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,泥泞沾满了他们的鞋子,但他们没一点点畏缩。当他们总算赶到孩子家时,孩子的爸爸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。经过肖九林的精心医治,孩子的病况逐步好转,肖九林也用这次成功的救治,在乡民心中种下了信赖的种子。
从那以后,只需是肖九林出诊,黄淑珍都会陪同在他身边。近的当地,他自己走路去;远的当地,黄淑珍骑自行车、电动车载他去;遇到车无法通行的泥泞小路,黄淑珍就背着他困难前行。三十多年来,他们一同走过了很多的山路,见过清晨的日出,也遇过深夜的瓢泼大雨。为了不错失患者的电话,他们的手机从不关机,诊室也没有严厉的开闭诊时刻,只需有患者,肖九林就在。
在行医过程中,肖九林一直秉持着一颗仁心。他深知乡民们日子不易,所以能用“小处方”处理的病症,就尽量开平价药、适度用药,为乡民减轻治病担负。关于一些患者赊欠的医药费,他也从不敦促。他还自学工作软件,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录入,更好地把握乡民的健康状况。
除了治病救人,肖九林还积极为村里的开展出谋划策。2018年,在村庄两级的大力扶持下,他筹资12万元,建起600多平方米的厂房,办起豚鼠饲养基地,经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法,带动90户贫困家庭合伙入股,帮他们完成脱贫增收。从2014年起,他还担任了乡残联专委,为全乡500多名残疾人进行恢复辅导、、执行“两项补助”、收取发放轮椅拐棍。
现在,肖九林已经在严岗村行医30多年,他熟知村里一切乡民的健康信息,成了乡民们最信赖的人。邻近其他村的乡民也会慕名而来求医。他用90厘米的身躯,扛起了全村2000多人的健康重担;他的妻子用30多年的陪同,诠释了什么是相濡以沫、不离不弃。他们是真实的守村人,是村庄医疗的温暖守护者,他们的故事,也鼓励着更多的人,在普通的岗位上,据守初心,开放光辉。